您好,欢迎进入天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777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

发布时间:2024-02-23 08:43浏览次数: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郓城县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持续推动传统农业镇村转型升级。目前,郓城县唐塔街道立足特色果蔬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已初步形成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图1)

  日前,走进郓城县唐塔街道王垓村草莓园的温室大棚,一排排碧绿的草莓苗整齐划一,正开着一片片白色的小花,让人感觉充满生机和希望。

  “这一棚是‘牛奶草莓’,吃起来口感软糯,香甜可口,现在刚开始起花,再有二十余天就可以采摘上市了!”草莓采摘园负责人柴梅超一边为草莓苗修理枝条,一边开心地说。

  这些草莓是柴梅超的“致富果”,据了解,今年已经是她种草莓的第12个年头了,草莓大棚也从刚开始试水的2个逐渐扩建,现在占地二十余亩地的8个。2012年,不愿让丈夫外出打工的柴梅超和家人商量决定用自己的“本事”在农村土地里谋生活,她是潍坊人,从小就接触果蔬种植,草莓种植成本低、易管理,大棚种植的草莓在北方地区冬春季水果相对缺乏的时节更有竞争力,便进入柴梅超的“创业计划”,说干就干,一家人凑出3000块钱开启了创业路……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图2)

  “万事开头难”“开弓没有回头箭”“背水一战”这些词语是柴梅超的创业标签。3000块钱连建大棚的钢构材料费都不够,更别提育苗了。正在柴梅超和家人发愁时,村委负责人王丰义结合唐塔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了解到柴梅超的草莓大棚想法和她“潍坊人”的技术底子,带着她到银行申请了利息较低的“创业贷”顺利建起了王垓村的第一个草莓冬暖大棚,随后的两三年里,柴梅超结合郓城本地土壤、气候一次次实验,一年年调整,种出了口感软糯,香甜可口的“牛奶草莓”,成了十里八圈的知名产品,她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草莓姐姐”。

  通过草莓的种植、采收及销售,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开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走进标号为“三”的草莓大棚内,工人们正在熟练的掐花、撇岔,“我们都是这附近村上的,骑个电动车过来,苗子管理也简单,累不着,这么大年龄了一天还能挣个六七十块钱,在以往可不敢想。”今年70岁的康凤英一边熟练操作一边与同伴闲聊家常。据了解,草莓育苗在每年的2月到9月份,之后开始栽种、管理、采摘直至第二年的2月份,用工量常年稳定在每天30人左右,大都是本村以及周边上了年纪的妇女。

  “草莓收获一般从11月中下旬开始,采摘时间一直持续到来年6月份。一天能摘三、四百斤,‘牛奶草莓’一斤能卖到35元,‘水蜜桃草莓’最贵卖到120元一斤,毛利润一年差不多50万。”柴梅超爽朗地介绍道,现在不仅奔小康了,也带动周边村民来打工,还有年轻人想来合伙建大棚共同种草莓。柴梅超也正在和村里商量,进一步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牌效应,形成集草莓培育、种植、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带领全村人一起种草莓,共奔乡村振兴致富路。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图3)

  在唐塔街道郭颜庄村头的冷库里,一个个小西瓜般的大梨很是引人瞩目天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这种个头较大的梨子有一个好听的大名——山农酥梨,也是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的“甜蜜梨”。

  郓城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这里的土壤中性偏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有利于梨果种植。郭颜庄村和临近的孙庄村都有60、70年种植果树的历史,但当地一些传统品种梨面临口感不佳、不耐储运、经济效益差等问题。2020年,在一次培训学习中,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新品种晚熟优质梨——山农酥梨走进村支部颜廷印的眼中,经过考察以及和山东农业大学技术人员的多次交流,他决定引进来代替村里一直种植的传统梨。

  “这个梨个头大天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一个得有一斤多,而且又脆又甜,还没有渣,一下子就让我这个种了几十年梨的人相中了。”颜廷印说,作为晚熟梨品种“山农酥”同时具备了皮薄、肉细、汁多、味甜、个大、耐贮等优良品质,当年他就把自家果园当成试验田,带头种起来新品种山农酥梨。经过两至三年育苗,今年是第一次挂果丰收,亩产就达到了3000多斤,预计明年亩产能达到5000斤,后年就到了丰产期,预计亩产可以达到8000--10000斤。”颜廷印说,现在零售价为每斤10元,大订单的批发价至少也有5、6元,效益很可观。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图4)

  为进一步培育特色果树种植产业,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村里还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通过规模集约经营,采取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经过精心管护,结出的酥梨果肉洁白,皮薄肉细、酥脆爽口,无渣、汁丰、味甜更是它鲜明的特点,常温下储存两个月品质不变,果品挂树期及货架期长,上市后深受市场欢迎。

  此外,在县农业项目的补贴下,村里还建起了一座100吨冷库和一座1000吨冷库,延长山农酥梨的销售期,并注册了“郓都梨园”商标,加工成酥梨鲜果礼盒,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竞争力。香甜诱人的山农酥梨成为了郓城县唐塔街道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块金字招牌。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图5)

  走进唐塔街道三义村,一眼望去,蔬菜大棚彼此起伏,透过大棚塑料薄膜的缝隙,看见一垄垄的生菜长势喜人。

  据了解,三义村和临近的金润社区、庞园、魏路口等村,地势平坦,全为黏质土壤,且紧邻宋金河,水利条件优越,发展蔬菜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品种逐渐多样化,三义村及周边村庄目前建有冬暖式大棚、高温棚3000余亩,成为郓城县的蔬菜生产主要基地,生产种类以西芹、茄子、黄瓜、西红柿、辣椒等为主,亩产在1.5万元以上,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天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还远销北京、西安、上海、黑龙江、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图6)

  “冬天芹菜、黄瓜,夏天茄子、辣椒,生菜、菜花全年都有,也有按订单种植的,只要蔬菜接近成熟就有订单过来,村民们觉得价格合适就直接从棚里运走,个别情况下自己送到农贸市场,多少年的菜了,销售没什么问题。”返乡创业种植户司端龙正忙着整理大棚。

  种菜已成为三义村的致富产业,村民有钱了,村里也富裕起来了,修路、盖新房、建公园,村里环境大变样,在政策和街道办的号召下,吸引了不少村里的大学生和返乡创业者回来搞大棚,进一步扩大了种菜规模。

天博郓城县唐塔街道:发展特色农业 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_郓城_大众网(图7)

  “种菜对我们和我们的父辈来说,手拿把攥,轻车熟路,但乡村振兴,蔬菜作为我们的支柱产业,需要后继有人,有‘新农人’,看着村里的大学生和返乡创业者回来搞大棚,真是看到了希望,我们正在组织老少帮扶结对子,争取把我们的种菜规模扩大下去,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三义村党支部司端峰代表全村“菜农”,表达了对未来的理想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一座座大棚,一片片果园,是郓城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立足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作为全省、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郓城将持续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营销市场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增收,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

020-88888777